Quantcast
Channel: 郭文涟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2

[转载]洪文旭:哀悼作家红柯

$
0
0
                                     洪文旭:哀悼作家红柯
                            

         陕西著名作家红柯,于2018年2月24日凌晨在西安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56岁。他本名杨宏科,1962年生于岐山县凤鸣镇人,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他的作品有:《生命树》《百鸟朝凤》《喀拉布风暴》《少女萨吾尔登》《美丽奴羊》《金色的阿尔泰》《跃马天山》《手指间的大河》《敬畏苍天》等中长篇小说、散文集。曾凭借《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太阳深处的火焰》等先后获得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文艺大奖等。评论家李星说:在他担任评委的三届茅奖评选期间,其作品曾入围到终评名单中:“他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采用浪漫主义写法。”陈忠实也直言:“陕西文坛40岁左右的中青年作家中,红柯是最有实力的一位。”被认为是绝对的文坛实力派。我曾在博客予以关注,也发表过有关他的评论、散文作品,对于他的早逝深感惋惜,这无疑是陕西文坛的重大损失,特写小诗以哀悼:
                           红柯病逝令人叹,享年五六路尚远。
                         西去骑手不复回,太阳深处无火焰。
                         走过秦岭赴北疆,耗尽心血留佳篇。
                         为何苍天妒英才?蜡炬成灰泪已干。
                                                            2018-02-25
               
                                   
                      【链接】骑手西去 一片苍寂  我省著名作家 红柯昨晨辞世
                                                          来源:西安晚报  2018年02月25日 
                            
                                                                            红柯 (资料图片)

  2018年早春,悲哀来得那么突然。我省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红柯昨日凌晨4时,在西安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6岁。消息传出,文坛惊讶,文友伤痛不已,为这位勤奋多产作家的突然远去,为这位平易近人的教授的与世长辞,也为他正处于创作旺盛期却英年早逝而深感遗憾。昨天上午,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红柯的家中,陆续有文友、学生前来吊唁,家人无法接受这个突然的打击,沉痛不已。
  去世前,他还淘了一大捆旧书
  昨天上午,朋友圈忽然传出消息,著名作家红柯去世。消息一出,实感意外,红柯是“文学陕军”“60后”代表作家,经常被归在陕西中青年实力作家之列,尚在盛年却忽然离世。随后记者联系上陕西省作协,确认了此消息。
  中午12时,记者赶到红柯家中时,灵堂正在布置,由于事发突然,家人没有一点准备。红柯的妻子蔡玲娟面对突然而至的打击,伤心不已,尚未开口泪先流。红柯儿子杨扬告诉记者,23日下午,他和父亲一同前往曲江去感受新春的余味,在大雁塔附近的旧书摊上淘了一大捆书回来。和以往一样,红柯当晚依然在看书,妻子还喊他休息会儿,出来看看电视,但他还是没有放下书本。直到当晚十点多睡下,凌晨三点,妻子发现他忽然发病,让儿子紧急拨打了120,但终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56岁。蔡玲娟很伤感,泪诉说:“他不抽烟,也滴酒不沾,还经常在小区里快走锻炼身体,却走得这么突然。”
  他的离世,留给了文坛太多遗憾
  由于事发突然,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朋友,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记者注意到,红柯家中布置简朴,满目所见都是书,客厅有一个巨大的书柜,书房中更是无一处不是书,其中他的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显然是出版社刚刚邮寄过来的,还码在纸箱中。西安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久前他们刚刚与作家敲定,今年3月要在新华书店做一场《太阳深处的火焰》分享会,眼下分享会还在筹备中,却和作家天人永隔,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委托办公室打来电话,表示了哀思。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亲往吊唁,高建群、朱鸿、李震、李星、韩霁虹、孔明等文友也亲往家中吊唁。
  在红柯灵前,多年的老友高建群伤感不已:“他比我还年轻9岁,怎么走得这么突然啊?他是一位非常纯粹的作家,我们都喜欢西部,他在新疆生活了多年,我在新疆当过兵,他的作品呈现着大景象,大情怀,如果他沿着自己的创作道路走下去,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就的,没想到尚在创作盛年,却离世了,让我们觉得遗憾不已。”(记者  张静 实习生  胡旭静)

       深情哀悼  “文学陕军” 痛失骁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曾说:“陕西作家多写实,红柯却擅长抒情;西部作家多现实主义,红柯却属于浪漫主义。”这也是红柯和其他陕西作家的区别之处。他的离世,“文学陕军”痛失骁将,文坛作家评论家对他的离去充满了哀痛和惋惜。
  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给记者发来短信说:“红柯是一位了不起的杰出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不朽的。他是我敬重的朋友。他在创作正旺、正成熟期突然离去,令人难以接受,万分悲痛。他是个大气的人,潜心创作,宽厚待人。他是栋梁之材。他的作品相信会长存于世。”
  我省著名评论家、前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告诉记者,在他担任评委的三届茅奖评选期间,红柯的作品都入围到终评名单中:“他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采用浪漫主义写法。他曾说过‘小说就是童话’,所以他的作品很有想象力,也很有哲理性,跳跃在现实之外。他认为文学高于现实,飞翔在现实之上。”李星评价如果说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文学陕军”第一梯队,那么红柯、高建群、叶广芩、冯积岐就是第二梯队,他们同样是陕西文坛的“大树”。李星说红柯为人谦和,写作非常超然,不去在意什么所谓的“文坛地位”,非常单纯。
  陕西评论家协会主席、陕师大教授李震撰写挽联:“真情真性真作家谱一路西去壮歌,好人好品好文章写半生浪漫情怀。”缅怀好友、同事红柯,他评价:“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红柯是一位少有的将西部民族意识、现代手法和浪漫气质融为一体的作家。红柯的写作将他的出生地陕西西府源自西周的文脉,与远在天山的西部民族的精神气脉,用一种现代人的方式贯通一体,创造出了从长安到西域这条丝路古道上的一个个现代神话。作为第三代文学陕军的代表作家,红柯既具有陕西作家的朴实、厚重、执着和大气,又是少有的将视野投向西部民族地区的一位陕西作家。在日常生活中,我所了解的红柯只是一个潜心写作的人,他的日常生活就是读书、写书、教书、深入生活。他几乎没有多少世俗的人际交往。”
  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撰文怀念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这部小说正像它的名字一样,给这个寒冬带来非常多的暖意。当然依然不失他作品非常强的浪漫主义风格,充满诗性的想象力。在这部作品里,他正视现实,对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的精神现状有很多反思和批判。红柯热爱陕西,同时也热爱新疆。他的创作,是两个地域的对话。《太阳深处的火焰》于此得到了一次大展现。他还会再展现的,可他却这么走了,走得让人心伤心痛。”     (记者  张静 实习生 胡旭静)

      文友痛惜  眼看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
                                      
                                      
                                                                           红柯的部分作品和书房

  接到记者电话时,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大叫一声,被红柯去世的消息彻底震惊。反复跟记者确认再三,也无法相信。就在一个月前,红柯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时,白烨还与红柯在新作发布会上同台亮相与读者对话。眼看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白烨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如此噩耗。
  他的离世是文坛的重大损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烨透露,“年前的1月12日,我们一起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他的长篇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与读者进行对话,看到他精神饱满,也踌躇满志,感到很是欣慰。不料那次活动之后不到一个月,他竟然突然去世,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令人难以接受。红柯年富力强,创作力旺盛,正是出作品的好时候。他的突然离世,是陕西文坛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文坛的重大损失!”
  谈到红柯的文学创作,白烨表示:“他一直葆有在现实主义的内核中的浪漫主义的情怀,这使他的作品无论写什么,都会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并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因此,他的去世,他的创作的戛然而止,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一个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太阳深处的火焰》非常写实,写出了作家心目中的西部情怀,红柯的这部作品可看作他的一次突破。红柯写作的辨识度,就是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情怀,但是这次他在作品中融进了许多文化的元素,人文的内涵,以及精神的拷问。这部作品跟他过去的作品相比,内容更丰富了,意蕴更丰厚了。
  白烨痛心地对记者说:“正当盛年的红柯的突然去世,也给人们再次敲响警钟,那就是作家既要精心创作,也要用心生活,细心保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创作的基础。”
  红柯的文字表达独具特色
  昨日,北京文化界惊悉红柯逝世消息,对这位高产却英年早逝的陕西作家,北京文化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哀悼之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倍感痛心,他说:“红柯的小说关怀人的内心,关怀生活中最为真切的伤痛。红柯的叙述与语言都到了一种境地,自由而自在。这在陕西乃至全国作家中都显得独具特色。”
  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在2011年出版红柯长篇小说《好人难做》,编辑宋强介绍:《好人难做》是2011年《当代》作品点击量第一的作品,这部作品是这位来自陕西的作家第一次用陕西方言去写陕西民情,小说刻画了一群生活在陕西县城中的另类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的冲动和“完善自我”的愿望,但实现自我要伤害到其他人,完善自我又要掩盖这个伤害的事实,所以“好人”的目标很难达到。作家本人的善良与质朴在文中随处可见,当时在北京乃至全国文坛引发了强烈关注。如今这位写出如此出色文字的作家却不幸英年早逝,十分令人遗憾,我对红柯老师致以深切的哀悼。    记者 职茵

        作品犹在  最后一部长篇《太阳深处的火焰》 是故乡陕西和他挚爱的新疆的一场对话
  我省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曾在十几年前直言:“陕西文坛40岁左右的中青年作家中,红柯是最有实力的一位。”时年,红柯还只有四十出头。如今,两位作家相继离世,成为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巨大损失。多年来,红柯屡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但终因种种原因与“茅奖”擦肩而过,长篇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更被文坛寄予厚望,希望能为陕西文坛第四次摘取“茅奖”,作品依旧生辉,作家却已西去。
  红柯,本名杨宏科,1962年生于陕西关中农村,先居于新疆奎屯,后居于宝鸡,去世前他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他曾漫游天山十年,主要作品有“天山——丝绸之路系列”,包括《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生命树》《阿斗》《好人难做》《百鸟朝凤》《喀拉布风暴》《少女萨吾尔登》等12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有《美丽奴羊》《金色的阿尔泰》《跃马天山》《野啤酒花》等中短篇小说集,以及《手指间的大河》《敬畏苍天》等散文集。红柯曾凭借《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等先后获得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文艺大奖等。而《西去的骑手》《乌尔禾》《喀拉布风暴》等多部作品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被认为是绝对的文坛实力派。
  在新疆生活了十年后回到了故土陕西,但他对那片土地依然充满了感情,从1996年9月《奔马》开始,红柯书写西域大漠,“我很少写自己,包括我的亲朋好友很少出现在我的作品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提起笔来总是西域大漠的人和事,包括牛羊马骆驼飞禽走兽,草木砂石都与主人公共荣。”
  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霁虹回忆:“几年前,红柯老师、高建群老师、雷涛书记、齐雅丽书记还有我,我们一行五人曾一同前往新疆采风,一路上,红柯老师兴奋非常,承担了讲解员的角色。一路上讲新疆的风土人情,讲新疆的传说故事,话说得没完没了,我们开玩笑说‘我们都替他累得慌’,可他还是讲个不停。”他去世前最后一部作品《太阳深处的火焰》,红柯曾言:这是新疆和陕西的一场对话,也是人与自然、宇宙的对话,更是理想和现实的对话。在不久前揭晓的2017年第二届“中国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中,《太阳深处的火焰》荣膺榜首。(记者 张静 实习生 胡旭静)

       【记者手记 】愿红柯老师,一路走好
  新年尚未走远,年的味道还很浓。晨起,刷朋友圈,忽然看到了红柯老师去世的消息。一时之间不敢相信,他还那么年轻,经常被归在“中青年作家”之列,怎么没有一点征兆,就去世了。紧急致电好友打听,确认了消息后不由一阵心酸涌上心头。
  当记者十余年,在很多文学活动上与他相遇,他的爽朗总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曾经觉得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作家,几年前,人手一部手机,他却执着地只用固定电话,每次联系他总觉得不是特别方便。后来他终于有了手机,却经常性打不通,偶尔几次能打通,还是他爱人接的。后来听人说,他不愿被俗世打扰,特别是写作期间,多想潜心写作。所以后来有几次采访,通过电子邮件反而比手机更顺畅。
  有几次他送我他的新作,印象比较深的是两本,一本是《好人难做》,一本是《阿斗》。谈及自己的新作,他非常健谈,用他特有的方言说:“《好人难做》我用了一种全新的写法,跟我以前的作品都不一样,好好看看,那是不一样的红柯;《阿斗》是历史小说,都说扶不起的阿斗,我偏要扶!”音犹在耳,往事如昨,在红柯老师的灵前,那一幕幕浮现,仿佛还在昨天。
  他的妻子哭红了眼眶,在他工作过的书房里一直在流泪,一直在自责,说自己不是医生,没能照顾好他。儿子跑上跑下买东西,这突然而至的噩耗让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有一堆身后事要处理。有时我觉得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无奈,在这种时候,我本不应该打扰,顶梁柱的忽然坍塌,是对这个家庭忽然而至的打击,但他作为“文学陕军”的中坚力量,我们又必须发声。我小心翼翼地提问,儿子表示理解,他说:“父亲和我是相反性格的人,我有些内向,但他非常开朗。”妻子沉浸在伤痛中:“我总劝他,别为了文学为了小说那么拼,可他就是爱啊!”
  西安晚报的官方微博下面有网友评论“大学时我的写作老师,是一位非常和蔼却认真的老师。”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刚当记者时,有一次跟他开玩笑要攻读他的研究生,他很严肃地说:“做学问不能马虎,你要来一定要好好做学问。”如今想来,颇觉伤感,从业十余年,和他面对面采访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为什么没能在他在世时,用几个小时时间,去深入了解他的文学生涯。他的忽然离世,给文坛,给家人,给朋友,也给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化记者,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哀叹!   (记者 张静  图片由记者 尚洪涛 摄)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红柯昨病逝 享年56岁  代表作有《西去的骑手》《百鸟朝凤》等    来源:华商报  2018-02-25
                                      
                       
   2018年1月12日,红柯在新书《太阳深处的火焰》发布会上说,从1983年发表第一首诗到《太阳深处的火焰》,他的创作就是一个核心——“火”。造化弄人,红柯的生命之火熄灭了。2月24日凌晨三时许,由于心脏病突发,著名作家、陕西作协副主席红柯在西安去世,享年56岁。
   万物有灵,万物生而有翼。向书本求知识,向自然求智慧。
   人对自己的想象就是一张皮,那微弱的生命之光就包裹在那张皮里,就是一盏灯笼。
   生命结束的地方,灵魂开始了。
   天上的云,地下的水,太阳深处的火焰,无法消失的爱,无边无际的灵魂……
                                                                                                 ——选自《太阳深处的火焰》

   昨日中午,华商报记者赶到红柯位于明德门鑫泰园小区的家时,两名亲属正往灵台上摆放菊花,红柯的夫人说:“事发太过突然,什么准备都没有。早上贾平凹老师来吊唁的时候,灵台也是临时才摆的,上面也只有一张遗像。其他亲属正从宝鸡往西安赶,下午再商量后事怎么办。”
   红柯的家里到处都是书。书房的地上摆着几箱还未开封、2017年10月出版的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一旁摞着厚厚两沓泛黄的的旧书,有《说文解字》《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这些旧书是23日上午,红柯到旧书摊淘的。“他还没来得及细细地看。这一切就如同做梦一般,我到现在不敢相信,他就这样离开我们了,一句话都没留下。”红柯的弟弟告诉华商报记者,红柯的离去一点预兆都没有。这几年,红柯一直很注意锻炼身体,气色也还不错,23号晚上也按照习惯打坐了一个小时。凌晨三点多,发现红柯不对劲后,家人努力做了心肺复苏,而随后赶来的120医务人员也努力抢救,但还是未能挽回红柯的生命。
   在获知红柯去世的消息后,红柯生前工作的陕师大文学院的同事以及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评论家李震、作家高建群等第一时间都赶来吊唁,他们对红柯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陕师大文学院张老师介绍,在和红柯亲属商量之后,2月25日,布置于家中的灵堂接受红柯生前好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吊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月26日上午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记者  吴成贵)
  文坛痛失栋梁 陕西文艺界悲悼
  肖云儒:他是西部文学的领军人物
   “红柯猝然去世,让我这个年近80的老人太感震惊、太可惜了。”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对于红柯的猝然离世非常震惊。
   肖云儒认为红柯是西部文学的领军人物,“红柯是横跨中西部的一个作家,他生活在宝鸡农业文明区,然后到新疆游牧文化区体验生活,他把对中国西部的亲身的体验和了解,用西部浪漫的、诗性的手法写出来,构成陕西乃至于中国文学一个非常新颖独特的现象。调到大学之后,他又有相当深入的西部文化理论的储备,是中国西部文学的领军人物。”
   在肖云儒看来,红柯正当要出大成就的年纪却英年早逝,让人痛心,“他是陕西最有希望再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五十多岁英年早逝,的确让人太伤心了”。而肖云儒与红柯有一场关于西部文学讨论的约定,如今已不可能实现,“他的新书出来之后,我们还有一个约定,就是在春节后,我们俩在一起结合他的书和我的中国西部文学论来谈一个话题,我已经开始准备了,他乍然撒手人寰。这的确是中国文学、陕西文学的一个巨大损失”。
  李星:他的离世是文坛的重大损失
   “红柯年纪很轻,正在创作的旺盛期,他的离世是文坛的重大损失。”著名文艺评论家、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悲痛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初,红柯最早的一篇《美丽奴羊》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李星为他写了评论。“红柯以写边疆西部风情系列作品出道。他的写作,突破老一代柳青、路遥、陈忠实这些作家的现实主义,他想象力丰富,有点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不是完全写实的,有写心理的、风情的、风光的。”
   李星认为:“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棵大树下的陕西作家二梯队中,红柯是很突出的一位。我参与茅盾文学奖三次评选工作,红柯的作品三次进入了前十,但最后都很遗憾没得奖。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当代文学更重视现实主义,红柯的作品经常有童话色彩,有想象力,他自己说,小说就是童话,但和现实贴得没有那么紧。”
   而对于红柯的为人,李星评价:“红柯的个性鲜明,和其他陕西作家都不一样,不大交际,也不介入任何是非。” (记者  罗媛媛)
  高建群:他突破陕西作家的现实主义
   听闻红柯去世的消息,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建群非常震惊和难过,昨日下午,高建群和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韩霁虹一起去红柯家中吊唁。“红柯是个纯正的小说家,他应当有很大的前景,可惜他走了。”
   “记得前不久还有人问我,‘你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有沒有衣钵传人’?我说:‘有的,有个红柯,他的经历和我很相似,创作风格也很接近。我十分喜欢这位作家。他有未来。’”
   高建群回忆,“我第一次见红柯,大约是1996年夏,省作协开会,青年作家秦巴子领了一位年轻人来见我,说他叫红柯,从新疆刚回来,艺术追求上和我接近,希望结识我,希望艺术上能给予指导。后来,红柯又发表了许多作品,逐渐显露出大气象。红柯的文学很有想象力,很浪漫,突破了陕西作家现实主义为主的局面,而且为人质朴,只顾埋头写作。”
   高建群呼吁,作家要好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柳青说作家应该把时间放长到60年为一个单元,要学会放松,把时间线放长,切莫着急,身体太重要了。” 华商报记者赵蔚林
  李震:红柯是真正的作家
   “真情真性真作家谱一路西去壮歌,好人好品好文章写半生浪漫情怀。”灵堂上,红柯生前好友,陕师大教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红着眼睛写下这幅挽联。李震说,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一种剧烈的撕裂感。
   李震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红柯是一位少有的将西部民族意识、现代手法和浪漫气质融为一体的作家。红柯的写作将他的出生地陕西西府源自西周的文脉,与远在天山的西部民族的精神气脉,用一种现代人的方式贯通一体,创造出了从长安到西域这条丝路古道上的一个个现代神话。作为第三代文学陕军的代表作家,红柯既具有陕西作家的朴实、厚重、执着和大气,又是少有的将视野投向西部民族地区的一位陕西作家,成为继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后最重要的陕西作家。
   在李震眼里,红柯潜心写作,日常生活就是读书、写书、教书、深入生活。他几乎没有多少世俗的人际交往。李震坚信红柯是一位没有被污染的作家,一位没有被已有的文学传统和规范束缚了的作家,一位不为潮流和时尚所动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才是真正的作家。” (记者 吴成贵)
  >>>红柯生平
  文学骑手逐日而去“鲜花”构思多年未待盛开
   红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本名杨宏科,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人,1962年生于关中农村,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5年毕业于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1986年远走新疆,漫游天山十年。历任陕西宝鸡师院宣传部院刊编辑,新疆伊犁州技工学校讲师,后曾任教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年12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红柯主要作品有“天山-丝绸之路系列”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生命树》《喀拉布风暴》等,中短篇小说集《美丽奴羊》《跃马天山》《黄金草原》《太阳发芽》《莫合烟》《额尔齐斯河波浪》《野啤酒花》等,另有幽默荒诞长篇小说《阿斗》《好人难做》《百鸟朝凤》等六百万字。其作品曾获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省文艺大奖等文学奖项。
   在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殿堂中,红柯绽放出极为耀眼的文学光芒。2003年,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7年,长篇小说《乌尔禾》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长篇小说《生命树》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5年,长篇小说《喀拉布风暴》再次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并荣获前十提名。红柯也是史上提名茅奖次数最多的作家。
   今年1月,红柯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出版。他曾给合作多年的十月文艺总编辑韩敬群发了一条短信,提到正在构思新的长篇,“《鲜花盛开的村庄》构思多年,四月初动笔,2019年五月左右交稿。”如今,“鲜花”未待盛开,文学骑手红柯已经逐日而去,令人唏嘘。 (记者 路洁)
  >>>记者印象
  红柯曾鼓励年轻作者漫游天下
   在陕西文坛,低调的红柯是一个异数,作品一本本问世,却鲜见作家出来说话。四次入围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但红柯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读者依然是陌生的。2015年8月12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10部提名作品。红柯的《喀拉布风暴》榜上有名。次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他。
   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公布提名作品的次日早上,某网站的年轻编辑在发新闻时称红柯为“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对此,诙谐而朴实的红柯在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执教28年,专职教师,业余写作。胸无大志,潜心写自己的“天山系列”,从天山延伸到关中,沟通丝绸之路。他诚恳地说:“我有写作的梦想,但无具体写作计划,总是写好了稿子才找书名。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带给读者们文学上的感官享受,其它方面,我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或期望。”
   当被问及自己在写作中特别注意了小说的可读性,是出于什么考虑时,红柯说,是为了“传递爱”。他表示,自己受北宋张载的关学思想影响比较深,因此希望能够在小说中传递出关爱全人类、天下万物皆有爱、宇宙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
   当记者问他:取得如此多的文学成就,有哪些话想对现在年轻的写作者们说?他非常认真地表示,文学与其它学科不一样,从事文学创作一定要体验。他说:“我喜欢的一位波斯诗人萨迪曾经说过:‘一个诗人写作,前三十年要漫游天下,后三十年才可以潜心写诗。’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年轻的写作者们。希望你们能够趁着年轻多走走,最好漫游天下,生命所带来的体验是任何事都比不上的。这三十年来,我尝试各种工作,正是有了这些体验,才可以写出这些关于丝路的作品。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写得很兴奋,这就是体验带给我的馈赠。”在那次采访最后,他总结道:“体验只有上升为经验,经验淬炼后,才能化作真正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没有体验能够教会你的多。因为这些体验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记者  陈梦扬)
  中年心脏病威胁
  不要熬得太狠,要定期体检
   红柯去世的消息震惊了陕西文坛,同时也再次将伏案工作者身体健康问题推到公众面前。西安体院人体科学博士苟波认为,突发心脏病可能和熬得太狠、写作压力过大有关。“我之前看过一个调查,说长寿人群中有院士、老中医等等。其实寿命长短和职业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作家的生活方式就一定不健康或者存在一些生病的风险,主要还是和生活习惯、健康状况、饮食和遗传等等因素有关。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可能和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得太狠,写作压力太大有关。”
   红柯的去世还延伸了一个问题,那就是50多岁的中年人如何规避心脏病这个健康大威胁。苟波认为,心脏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如果心态好、控制好,能维护好、维持住,“一般人都是胸疼受不了之后才去医院,这已经太晚了。所以一方面要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心脏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二是注意运动、饮食,不要久坐,多运动,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不能吸烟,烟草对心脏的危害特别大。只要对心脏不好的习惯都要改变。”
   苟波还透露说,西安交通大学有教授研究出一个“猝死卫士”,“这个小仪器,相当于每天测心率结果,通过数据推算,做出心脏病变的功能预警。不过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未来如果应用到临床相信可以帮助很多心脏病患者。”(记者 赵蔚林 摄影 张杰 陈团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