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第四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岱山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叶梅等50余名全国知名作家、诗人参加颁奖典礼。
大赛自今年2月起至今年5月31日止,历时四个月,共收到海内外3280位参赛者投稿的散文、诗歌征文4600余篇(首)。评选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二十名,优秀奖二十五名。
据了解,本次大赛影响力更加广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者来稿。其中还有来自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华侨作家的参赛稿。在初选120篇中评选出的57篇获奖作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作品达到21篇,占备选稿数量的36%。
第四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2名)
敬一兵 散文《澹澹海姿》
宇 轩 组诗《岱山笔记》
二等奖(10名)
许成国 散文《海是咸涩的》
高鹏程 组诗《岱山诗札》
李郁葱 组诗《岛之变奏》
牛鲁平 散文《海的美丽》
刘俊杰 散文《海疆走笔》
陈广德 组诗《东海蓬莱》
施施然 组诗《生命中那些海》
陈 晨 散文《我的大海》
雨 桦 散文《我的天堂群岛》
干亚群 散文《一个人的海》
三等奖(20名)
卢一心 散文《一滴水的光芒》
水东流 散文《白沙湾的精灵》
韩玉光 组诗《海岛书》
哑者无言 组诗《岱山听海》
盛文强 散文《巨鲸潜行》
慕 白 组诗《陪你去看海》
余燕双 组诗《记忆中的岱山》
高 低 散文《品海》
王 琪 组诗《给大海的颂辞》
汉 江 组诗《我所想所见的岱山》
胡容尔 散文《心中有一片海》
符浩勇 散文《收帆的港岸》
宋瑞斌 散文《长生不老,以岱山的名义》
三色堇 组诗《致大海》
赵悠燕 散文《岱山,是不能忘记的》
海 纳 散文《这一片乡愁海》
汪国华 散文《海的凝视》
孙和军 散文《望潮花》
紫 鹰 散文《一叶岱山一朵莲》
魏丽敏 散文《面朝大海,静待花开》
优秀奖(25名)
李慧慧 散文《有这样一片海》
陈于晓 散文《夜宿岱山》
孙振彦 散文《海坛梦想》
刘从进 散文《海岛二题》
流 泉 组诗《海之变奏》
郁 颜 诗歌《海之子》
李庆贺 组诗《重读大海里的世界》
重庆子衣 组诗《在岱山,采一脉轻烟入怀》
林隐君 组诗《岱山行》
谢良宏 散文《父亲与碶闸》
金 瑛 散文《在碧海金沙滩上》
柳依依 组诗《仙境:岱山之歌》
木叶叶 组诗《起伏如斯》
陈 超 组诗《岱山纪事》
赵长在 组诗《岱山,一匹蔚蓝色的锦缎》
詹黎平 组诗《有关“海”的六个汉字意象》
沈 宏 组诗《像刀面一样的海滩》
凌鼎年 散文《海外的三处海》
宋芳华 散文《海的味道》
郭文涟散文《大海无语》
王剑散文《岱山读海》
蔡 旭 组诗《南中国海的浪花》
谷 均 组诗《岱山,你是我展不完的画卷》
吕 玲 散文《海里的童话——牵一头蜗牛去散步》
周青园 散文《他们的名字是海》
第四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评委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副主编 李少君
大赛评委、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许晨
大赛评委、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港》杂志主编、 荣荣
大赛评委、《人民文学》编辑 曹雪萍
大赛评委、《诗林》杂志主编 潘红莉
大赛评委、《散文百家》执行主编 苗莉
大赛评委、舟山市文联副主席、舟山市作协主席、《舟山日报》副总编 来其
大海无语
郭文涟
年少的时候,我就曾十分向往大海,向往大海的辽阔,向往大海的蔚蓝和壮美。
记得上中学时读高尔基的散文名篇《海燕》,真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勇敢无畏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高傲地在万倾碧波的大海上自由自在的飞翔,于是我仿佛看到了大海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看到了大海在乌云翻滚映衬下的壮美和平静……
上山下乡的时候,因为生活在偏僻的山村里,没有电也没有书报,日子过的十分寂寞。寂寞的时候就想念海,想念到极至时,便在一次去县城的时候买了一幅画有大海的油画贴在自己的床头,画面上伟人毛泽东披一深黛色的大衣,站在大海边上的一块礁石上,面带诗人般的微笑,欢喜地望着浪花飞溅着的大海。望着这幅画,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出苏东坡笔下的浩浩长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想起毛泽东的著名诗词《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因而我常常手捧着毛泽东诗词,在大雁鸣叫的清晨,在坦荡无坻碧绿如茵的草原,在巩乃斯河蜿蜒西去的黄昏里,我大声朗读着:“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于是,我仿佛自己真的是面对着苍苍茫茫的大海,感受着人类历史的沧桑不过是大海的一粟,短暂而又渺小……
这样想着,我就更加渴望着能够看见真正的大海,尤其是渴望着能在北戴河漫步吟诵毛泽东的那首名词名句,期盼着在漂泼的大雨中体味魏武挥鞭跃马驰骋的历史画面,并体会一代伟人写下那首词时是怎样的一种胸襟。
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生活在遥远的西部边陲,从未看见过真正的大海;海,只留在我的想像中,只留在我保存的年画上。我不知道海风是怎样的一种劲吹,不知道海的波浪是怎样拥戴着一艘艘船舸乘风远航天涯海角,不知道乌云翻滚的时候,海燕是怎样地高叫着自由自在地飞翔。一句话,我对海,没有那种刻骨镂心般的潮湿而翻腾的感受。
当我的生命之舟驶过了四分之一世纪时,我才有机会乘一辆大卡车爬出果子沟。当卡车跃上弯弯曲曲的山路登临赛里木湖时,我惊讶地失声大叫,以为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海,她是那样的湛蓝澄澈,水天一色,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她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令人憧憬,让人一见便沉静在无边而美好的浪漫情思中……然而,她终究是一面湖,是一枚光滑油亮的羊脂玉,是上苍把她抛到到戈壁深处给那些渴望看到大海的人以作饥渴之用的“海”......
那年7月,我与妻从南京乘船自长江顺风而下,至上海吴淞口时,我以为我是第一次看到了海,因为此时的长江已由混浊逐渐向蔚蓝转变,而目光所及的是一片浩淼无垠的画面,我的心灵仿佛一下子被这画面震慑住了:大海啊,她碧蓝,她壮阔,她辽远,她神奇,她伟大!她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自私、狭窄和夜郎自大。令人惋惜的是,船没有驶往大海,只在吴淞口码头靠了岸。我和妻下船乘火车去杭州游了一趟西湖。清丽秀美的西湖,让我暂且忘却了对大海的向往。
整整十年之后的一个夏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旅游胜地北戴河,我可以看到湛蓝湛蓝的大海了,可以身临其境领略一番伟人当年写下那首词时的心境了。但我终究不是当年那位血气方刚充满了幻想好激动的青春小伙子了,我的青春我的壮志和理想,似乎都被茫茫戈壁上的岁月风沙消磨得无影无踪了,我好像只是一艘小船毫无目的地漂泊在人生沧桑的岁月里,倒是我那年幼的儿子见到大海的时候,不禁叫道:“啊,这就是大海,大海……”
那年夏天,我一家人在北戴河整整待了三天。清晨,我赤脚漫步在长长的海滩上,海风徐徐吹来,掠起我的额发;骄阳似火的时候,我像是孩儿投入到母亲的怀抱中,尽情地在大海中畅游;傍晚,我伫立在海岸边,看夕阳西落,看大海随着晚霞的消逝而吹奏起清风细浪,那清风细浪不知疲倦地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海礁……
从那以后,我数次前往北戴河,但我从没有拿起笔写点什么。因为当我第一次面对大海的时候,我的心境就如同面对着大西北辽阔无垠的戈壁滩一样,苍茫无语。我想,莫不是她们有着相同的意境?你看,戈壁茫茫,大海也茫茫。如果说亿万年前的戈壁曾经是苍茫大海,那么亿万年前的大海兴许就是茫茫戈壁。因而面对着大海,就像我千百次地面对着茫茫戈壁一样,戈壁无语,大海无语,我也沉默无语。
2004年的9月,我又一次来到北戴河,我依然是这种感受,只是那天傍晚我亲眼目睹了一次人与海的搏斗,让我终于拿起了笔。
那天下午,我从立有毛泽东塑像的鸽子窝回来已是薄雾蔼蔼的傍晚了。我立于海滩上,海风一阵阵吹过来,掀起一阵阵海浪拍打过来。正当我经受不住海风海浪的侵袭转身欲离开时,忽然,我看到大海中有一位男儿在大海中击水拍浪。他从这头游到那头约有数百米长,巨大的海浪一次次将他淹没,他一次次地从海浪中鱼跃出来。他悠然自得地游着,似乎那海风海浪是他天然的伙伴,而他则好像是大海的儿子,大海养育了他,他怎能惧怕大海呢?我在惊讶、敬佩之余,忽然感悟到:大海是苍茫无边的,但人没有权利让自己的一生永远渺小而无为,就像这位勇者,与自然为伴,与大海为伴,不怕孤独和寂寞,也不惧海的苍茫和辽远,越是阴风怒吼浊浪滔天的时候,越要急流勇进,越要焕发出一种好男儿志在有所作为的斗志和精神;即使一辈子默默无闻,也要把生命中那最勇敢最坚韧顽强也是最美丽而鲜活的一面展现在大海面前,让大海锤炼自己的意志,让大海洗涤蒙在灵魂上的俗世尘埃,在大海里展示美丽而鲜活的灵魂世界;而我也知道,灵魂只有在无畏的进取中才能得到升华,才能达到令人崇敬和向往的境界。
于是那天晚上,我想起了年少时读过的散文《海燕》,想起毛泽东的那首词《浪淘沙.北戴河》,想起下乡时我在靠床的墙壁上张贴的那张名叫《心潮》的油画:毛泽东站在海边的礁石上,愉悦地望着如雪的浪花,望着那激情奔放的海水,而远处是星星点点的船舸,是层层叠叠紫色斑斓的云霞,是苍苍茫茫辽阔无垠的大海……
2005年5月7日夜根据2004年9月3日日记整理,2007年3月10日改

